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官方网站地址|这个“玩火”的民族,发明了人间最燃的烧烤!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4:24    次浏览

在几乎没有春天和秋天的四川盆地国庆过了就直接入冬了!▽可阴冷刺骨的寒气却没能把四川人民关在家里,反倒是把以食为天的他们送进了那些“火气冲天”的美味食肆,不是火锅,而是真正要食客亲自“玩火”的西昌火盆烧烤! 说到火盆烧烤,外地人可能并不像对四川火锅那么有概念,话说烧烤不都是在火盆或者火炉上烤吗,这西昌火盆烧烤有什么特别之处?! 容编者吞下口水,再给各位慢慢摆谈这人世间最燃的烧烤——西昌火盆烧烤! 编辑 I 阿布彝族,一颗火种成就的强悍民族西昌火盆烧烤,顾名思义 Made in 西昌,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地区的一种烧烤,先不说这烧烤到底有何玄机,不妨先聊聊这“火盆”的前世今生。西昌火盆烧烤的创始人视火如命、浴火而生的古老民族——彝族!▽ 彝族人敬火、拜火、爱火,在彝族人的心里,火是万物之源,是火赋予了彝族人征服自然、顽强生存的生命!在彝族古老神秘的历史中,彝族人总是以征服自然、征服外族为荣,彝族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发现火和使用火的民族,他们用火战胜敌人、驱除害虫、除妖避邪,彝族人还有一种神秘的力量,能征服火。一般科学认为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会对人体有伤害,不过彝族的毕摩做法的时候能吞下烧火的炭火,能用舌头舔烧得红火的铁块,还能用脚在上面踩踏( 科学证明这些温度至少在600摄氏度) 而且毫无损伤。 彝族毕摩祭火彝族人在长期的和火的交道中,不仅发现了驾驭火的神秘力量,而且利用火创造了很多的文明,因为火在彝族发展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,所以彝人自古以来都把火当做一种至高无上的图腾,一种精神和文明的象征来供奉崇拜,是火,给了彝人一切! 凉山彝族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传统的彝族火把节,对彝人来说意义堪比汉族的春节,每年火把节彝人都会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,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,唱歌跳舞、赛马斗牛、摔跤摆宴大肆欢庆,人们围着熊熊的篝火尽情庆祝,用彝人自己的方式向他们崇敬的火神献上最真诚的祝福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人畜平安。 凉山彝族火把节敬火之地做出了最燃的火盆烧烤!知道了彝族和火的渊源,再来聊聊这个敬火的民族是如何用火造出了人间最燃、最香的火盆烧烤吧!火盆烧烤,源于凉山彝族人家平日里粗犷简朴的民间饮食方式——彝家人夜晚时,往往围坐火盆边,将高山土豆、玉米、甘蔗等放入火盆里烘烤,其间或聊家常,或畅饮自家酿制的包谷酒,自得其乐。 烤土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,这种脱胎于当地民俗的“火盆烧烤”,才开始出现在西昌街头和邛海景区湖边。那时的烤具很简单,一张中间被挖空的矮木桌,桌下放置一个搪瓷盆制成的简易火盆,桌面上再放一张铁丝网,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放在铁丝网上炙烤,故那时的火盆烧烤又名铁网烧烤。如今,我们看到的火盆烧烤已经变得规范统一,器具多是圆形炭火盆与方形烤架二合一的标准烤具。 如今的火盆烧烤这么简单粗暴的烧烤方式,火盆烧烤到底凭什么在嘴巴很叼的四川吃货界,打出一片大好“钱”程的呢?正宗的西昌烧烤有三宝:肉香、蘸料、火盆好!肉香▽正宗西昌火盆烧烤的招牌菜品,全部源自凉山,而每家必备的“镇店三宝”都是烤小猪肉、烤小肠和烤牦牛肉。烤小猪肉选取凉山农家自养的高山小黑猪。 凉山小黑猪小猪要养足三个月以上,但体重又不能超过25公斤,因为这样的小猪肉烤出来,才能做到口感软滑而不失咬劲,一口下去满嘴肉香,那绝对是大凉山的高山厚土才能养育出的人间美味。烤小猪儿肉蘸料▽ 好吃正宗的火盆烧烤都要蘸干碟子,一般会在烤桌上放两个土罐,一个放干海椒面,一个放豆粉,豆粉里面不仅有炒香的黄豆粉,还有芝麻粉和花生粉。对那些口味重好麻的食客,还可以让店家提供自制的青花椒面,而这个一般都不会摆上桌面的。火盆好▽ 火盆烧烤不论春夏秋冬,天冷天热,亲朋好友围坐在红彤彤的火盆边上,不停翻转着火上烤的滋啦啦冒着油花的鲜嫩小猪肉,肉香伴随着烤肉人的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,这样的美食享受真的能消散生活的所有忧伤吧! 火盆烧烤的各种菜 美味的小猪肉最后,感谢民风彪悍的彝族同胞,为天下吃货发明了如此美味的火盆烧烤,此致敬礼! 光看图吃不到的忧伤我们懂 成都最巴适的火盆烧烤基本都在那了点击文章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